在明式家具中四面平条桌是桌类比较常见的一款,根据构造不同四面平条桌类型也不同,常见的有三大块分类,详细如下。
明式家具中,狭义的四面平式条桌以简练取胜,是桌类中简极之作。从明万历版画插图上看,在明晚期,桌类中这种造型极多,但遗存下的实物极为罕见。广义的四面平式有三型,包括有牙板四面平型、无牙板四面平型、变体四面平型。
(一)有牙板四面平型
实例如黄花梨四面平条桌是四面平条桌的经典代表,年份极早,表现为:一是形态优美,其牙板出大牙嘴,与四腿呈大圆角相交,线条精妙,令人叫绝;用料极大,腿足上大下小,底部顺势锼挖出马蹄足,没有线脚。二是马蹄足磨蚀严重,益显扁矮,足尖外挑。这些都是年份偏早的特征。面心为瘿木板。
从传世宋元绘画中,可以见到此类无束腰、无枨(霸王枨、直枨、罗锅枨等)的桌子,明万历朝间小说插图中更为常见,可推知这是古老的桌类造型。
明式家具桌子在各种格角处以圆角相交,这是古典家具崇尚圆曲审美的表现。它们以大圆角为上品,葆有大漆家具之风。一般而言,其年代偏早,制作耗材,但审美价值高。小圆角次之,直圆角等而下之,年代也逐次走晚。
桌子无枨支撑,结构并不合理。其边抹交接处、牙板与腿交接处均有销钉锁死,这是令其完整至今的保护神。
这类无枨的家具实物难以保存下来,所以现在典型的实物罕见,遗留下的基本上存在修配。
在后来的桌子上,结构更加科学,无枨的器物越来越趋于消失。
边抹和牙头两端都有销钉,这是这类家具尚存的重要保证。
明万历刻本中可见此类四面平条桌,如明万历小说《牡丹亭还魂记》插图中的四平面条桌。
(二)无牙板四面平型
有牙板四面平桌和无牙板四面平桌哪一种更早出现?在对多个颇好思考的行家的咨询中,得到的结论是不同的,有人认为此早彼晚;另外有人则认为刚好相反;还有人认为它们是同一时期的。三种意见,各自有自己的解释逻辑。
黄花梨无牙板四面平条桌是四面平桌类的另一种形式。边抹下无牙板,面心独板,大边、抹头与四腿四十五度角相接,为小圆角。霸王枨三弯曲线优美。马蹄足扁矮。它与黄花梨四面平条桌的区别在于缺乏边抹下的牙板。常规中的四面平桌在概念中是边抹下存在牙板,故此类桌称为无牙板四面平桌。
黄花梨无牙板四面平条桌边抹下无牙板,桌面心嵌瘿子木,四腿与边抹齐平,腿上部宽,向下逐步变细,在足端内翻圆球,下承托泥。四腿上霸王枨为三弯形,但形态趋向方折,表明其年代较晚,这一点和其球足之年代特点相一致。
(三)变体四面平桌型
变体四面平式条桌喷面稍大(桌面大于四面牙板与四足俗称为“喷面”),它属四面平变体,俗称为“假四面平”。这种式样在桌、榻、床、凳中均有存在。黄花梨四面平翘头桌(图4)桌面独板,两端置小翘头。喷面稍微大于牙板和四腿,宽大的牙板与壮硕方腿圆角相交,呈大圆角状。霸王枨为两弯形,截面为方形,形态收敛靠上。
马蹄足磨损严重,一侧马蹄足磨损重于另一侧,尤其其中有一只腿足受损最重,这些都是年份较早的表现,符合古家具存放的规律。那些年份早、原皮壳、未修复的家具一定是一足或一侧腿足是矮的,因其长期置于潮湿的房角。
黄花梨变体四面平条翘头桌边抹更为外喷一些,窄牙板,两端宽,出牙嘴与四腿四十五度大圆角交接,形成优美的弧线,由侧面可见,马蹄足亦有磨损,但仍偏高,其年代可定为清早期。
正方形、圆形等简单的几何形状,是人类最早有能力制作又能引发审美快感的几何形体。而后,人类创造的各种变化多端的构图,包括不规则构图中,仍往往要借助正方形、圆形等简单图形达到构图的完美。
正方形的结构性造物,往往比圆形更容易制作。如此我们就可以理解越古老越多见的四面平器物。当然,四面平型制也是发展的器物,会不断完美进化。
在汉代考古资料中,可见四面平式家具,如河北望都二号汉墓出土平台床(石床)、辽宁辽阳棒合子汉墓壁画上的独坐榻。
唐代壁画和古画中,四面平式家具更不胜枚举,如唐代周昉《内人双陆图》、唐阎立本《历代帝王图·陈文帝像》上的四面平床。唐代新疆吐鲁番出土的双陆棋盘为四面平式。
宋代家具,处于框架结构和造型的初期,家具中出现四面平结构和造型是必然的。工艺的初步,决定了造型的原始。宋代家具中,桌、几、椅、凳、榻中,无类不有四面平一款。
明晚期,在黄花梨家具制造的大潮中,形制的异变风起云涌,明式家具超越了宋式家具,就是它更多地突破方正平直,突破了“静态均衡”,追求并创造了许多有运动感的曲线,使人感到更高级、更丰富的“动态均衡”。尽管如此,家具中还是有大量的广义四面平器物。至清代,四面平家具继续使用,只是形态上有所变异。